看似没有门槛,实则门槛非常高。

        治国之策,千头万绪,一不小心就说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三百份试卷,李百川、韩偓、赵崇凝三人一人一百份,直接批阅。

        前面的题目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最后的文章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场的三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,一个上午,就挑选出六篇文章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晔一一过目,试卷都采取了誊录和糊名,杜绝了主考官徇私舞弊的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六篇文章能被挑选出来,当然有其独到之处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一人是长篇大论的,都是挑准某一方面往深处写,目光颇为独到,六篇文章,总结起来就是六种意见:编户齐民,重铸钱币,还有传统的劝课农桑招抚流民,分发土地,鼓励嫁娶,最奇特还有一篇详细论述了朝廷应该严格管控僧道人口,同时僧道的土地一律纳粮赋税。

        别说这些传统的文人,在治国方面虽然没有李晔那么天马行空,但都颇切实弊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拿钱币来说,市面上流通的都是私铸劣质钱,以铅锡和青泥铸成,购买力不断下降,百姓也不傻,宁愿要绢帛、盐、粮食、铁等实物,也不愿收这些劣质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唐廷政局清明的时候,也花大力气打击这些铸私钱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