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国的基础是建立在农业之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农业繁荣,百业俱兴,人吃饱了肚子,才有力气提刀上马砍人,或者作作诗、弄弄书画,搞些形而上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有了耕牛与铁犁,但这时代的亩产只有两百七十左右,这还是上等良田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晔在尚学中设有农学,鼓励传播优秀的耕种技术,寻找可替代的主粮。

        农学院士子阳济中取得了决定性进展,在广南寻到占城稻,这种水稻高产、早熟、耐旱,适应力极强,播种五十余日便可收获,特别适应广南与广东的气候,一年三熟,亩产达到三百五十斤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比后世亩产千斤少了太多,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不小的成就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水稻在浙东、淮南推行,亩产依然可以达到三百斤。

        中下等田地也可收两百多斤。

        关键它不择地,耐旱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荆南、南阳的试种也取得了成功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晔大喜,当即封阳济中为农务司少卿,从三品,又把农务司从工部独立出来,专置屯田,以及皇庄的田地牧场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